Skip to main content

自信是孩子全方位健全發展的基本要素,也是學業進步的關鍵。自信的意思是不論在體力、行為及面對週遭挑戰時孩子都相信自己能辦到。有自信的孩子熱愛學習新技能並面對新挑戰;他們也希望大人提供協助與支援。自信也有助於社交,及處理人際關係;例如孩子在學校常遇到的分享、競爭、交友等問題。自信的孩子會對其他人一視同仁,認為交朋友既有趣又能帶來幫助。

如何發展自信心?

初生嬰兒並沒有真正的人我區隔(自己和他人的概念),這要藉著與他人的互動而學到。孩子從主要的照護者(父母、親戚、保母、老師)口中了解自己的獨特優點與特長。大體說來,孩子的自信來自照護者的塑造與培養。三歲前的自信是這樣形成的:

  • 初生嬰兒啼哭時,會得到父母撫慰;於是嬰兒知道自己很重要,被人所愛,應該得到撫慰。
  • 八個月大的嬰兒發出聲響並會微笑。父母會說:「你會發出聲音了!好能幹!」嬰兒發現,解決問題代表自己很聰明。
  • 幼兒搬凳子拿桌上的玩具-爸爸的手機。爸爸說:「你不能玩我的電話,要不要玩別的玩具?」然後遞來一個玩具電話,於是孩子很開心的打電話。這個孩子學到的是,自己的興趣很重要,愛他的人會尊重並(有限度的)滿足他。
  • 爸媽出門,三歲大的孩子哭著想跟去。父母安慰孩子並幫他習慣與保母相處。於是孩子了解到父母看重他的感覺,他沮喪時會獲得傾聽與回應。

從日常生活培養孩子自信的小貼士

建立一套固定的生活模式

如果日常生活都固定下來,每天何時該做何事,孩子會較有安全感,有自信能掌控他的小世界。例如,孩子知道每天要先洗澡再讀故事書,然後唱著催眠曲入眠,他就能掌握生活每一步該怎辦,並會準備迎接這些已安排並重覆的下一步。如果每天的生活環節都不固定,孩子會感到焦慮;要是生活雜亂無章,孩子就無暇向外探索。孩子若是對下一步有把握,就能自在玩耍、學習與成長。

創造機會,讓孩子多玩耍

孩子從遊戲中認識自己與他人,並熟悉週遭環境。藉著遊戲,孩子也學到如何解決問題與發展自信:找出沙發後的玩具、圓形積木才能塞進圓形洞口、如何讓盒中小丑彈出來。按下玩具按鈕播放音樂,這讓寶寶了解,他也能辦到某事。 玩耍也能讓孩子了解扮演他人的感覺,扮演新角色,體驗複雜的感情。兩歲幼兒會打扮,假裝是媽媽去上班,從過程中學習與大人分離。三歲幼兒扮演超人,可能是想表現勇敢,排解恐懼,或發洩攻擊的情緒。讓孩子主導遊戲-這可培養孩子的自信,積極進取及領導技巧。

協助孩子學習如何解決問題

協助孩子處理問題,如移動積木塔底下的積木來增加穩定度,但不要幫孩子完成它- 讓寶寶自己找出平衡的辦法。這能讓孩子獲得成就感。

如果寶寶在地毯上堆積木房子,始終無法完成,你可以:

  • 對他的挫敗感表達同理心
  • 問他是否知道問題出在哪
  • 提出你的看法。例如,地毯好軟,所以積木站不穩。
  • 問他有沒有辦法讓積木站好
  • 問他是否需要建議:「要不要在地板上試試?」

支持孩子花功夫解決問題,而不是替孩子解決他能力範圍內的問題。有時孩子遭遇挫敗時,正是他發展自信、能力與反覆練習的良機。孩子會認清,父母站在鼓勵的一方,自己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培養孩子責任心

自覺能幹與被人需要,能讓孩子獲得自重與自信。給孩子的工作要適合他的年齡,幼兒可以幫忙餵寵物、區分衣物、撿玩具。但切記:指令要明確,「請在盤子上擺張餐巾紙,」而不是「幫我擺餐桌。」

孩子辦到了要給予鼓勵

讓孩子知道你發現他長大了,有助於建立孩子的信心。用相簿記錄孩子的每個成就;拍下孩子努力爬椅子,還有坐上椅子的得意表情。

鼓勵孩子努力練習並熟練該技能

孩子是從過程中學習,將困難的技能分解成簡單步驟,讓孩子能夠掌控,培養自信及安全感。例如,孩子學習穿鞋時:

幫孩子解開鞋帶並拉開鞋子
擺好鞋子讓孩子自己穿
讓孩子扶著你穿鞋
孩子繫鞋帶時,可以引導他的雙手
告訴孩子:「你好厲害會穿鞋了!」

如果孩子正在學習困難的技巧,例如騎三輪車或溜滑梯,告訴孩子你相信他辦得到,但也要強調,若是辦不到也不要緊。只要他想再試一次,你都會支持他。孩子如果自覺有掌控權,就會更有自信。用語言表達孩子的成就。

用語言表達孩子的成就,並表達理解與同理心,能強化寶寶的自信。「你會自己倒果汁,好棒呢。有的果汁倒出來了,你不高興對不對。來,用抹布擦一下。果汁瓶太重,你的手太小,我給你小一點的瓶子再試一次。」

以身作則

孩子會持續密切觀察父母面對不同狀況或社會互動呈現的反應與感受,從中學習。父母是孩子「求助」的對象,並學到受挫、憤怒或傷心等情緒管理。如果父母能堅守立場表現自信,孩子也會模仿。多嘗試新事物並明白鼓勵自己。「安裝書架真讓人感到挫敗,要裝好很難,書架倒了也很氣人。我休息一下再試試。現在我堅持到底完成書架,我感到很自豪。」 生氣的時候,如果你能告訴孩子,「我不喜歡你用球丟我。我知道你生氣了,這很正常,可是用東西丟人會受傷,你可以告訴我你生氣了,如果你一定要發洩的話可以槌枕頭。」你並不是針對孩子的行為,而是提供替代方式;不過你處理憤怒的榜樣,可以敎給孩子如何健康看待強烈的情緒。

媽媽們信賴JOHNSON'S®,永遠給寶寶極致溫和的呵護

我們致力於與媽媽們、醫療專家和科研人員合作,確保我們的產品能在安全、品質和護理方面不斷實現最高標準。

回到頁頂